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优秀文艺作品展(文学类)——郭振一

来源:专题部

作者:摇撸

2020-03-08

宅家月记

郭振一

    去年国庆节之后,便和孩子们商量有机会外出转转。孩子们提议去广州过春节,我也同意。广州我们都没去过。腊月二十八,全家如期出发。此时新冠肺炎疫情风声已紧,到广州后第二天武汉“封城”。再一天,大年三十,广东启动一级响应,广州开始出现病例,形势更加紧张。我们在这座城市活动虽然倍加小心,但也是忐忑不安,于是提前结束行程,在正月初二晚上飞回首都机场。

    飞机平安着陆,已接近午夜时分。在机上就已经每人填写了北京地面要求的情况卡片。下飞机后,排队等候打车进城,其间出租车明显不够用,队伍在慢慢蠕动,间或也可以看到频频有大巴停靠开出。忽有一辆大巴招呼,正是我们进城回家的方向,全家急匆匆上了车,径直免费把我们拉到了市里。回到家,全家迅速打开行囊,先来了个全面清洗和消毒,洗衣机的转动声和消毒液的味道持续了很久。

    待到忙乎得差不多,已经是正月初三的凌晨了。一觉醒来,天光大亮,老伴起早勇敢地出去买菜回来,回来说超市里的菜又少又贵。曾经买十块钱的蔬菜就送一颗的大白菜,今天是四块九毛九一斤,这颗白菜二十多块钱。孩子们说这是春节的正常价格。接着,儿子儿媳心疼地责劝妈妈再不要出门,说年龄大了危险性大,出门的事由我们年轻人来做。

    回来时掏洗背包,记得有一份纸质文稿。写得是《契文古趣——略说甲骨文》,我出发前从手机上请人倒出来打印的,已经在稿上作了修改,准备在手机上操作。出去几天无暇以顾,便跟我转了一圈,一直装在背包里。起床后,我按标记和想法逐页修改,改一页,拍照一页,销毁一页。7页一会儿就处理完毕,之后才吃已经不早的早饭。

    形势日紧,要求愈严。足不出户,手机好像拴在手上。左手轻轻托住,右指划按不停,眼睛盯住屏幕,看到有关疫情的都是揪心的消息。各个群里,大家互相问候,互相提醒,几乎都是祝愿平安健康,或者转发防控招术,最多的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初四临近中午,当我翻到老年书画群,也写了一条发出:形势当前,保重身体。遵规守约,利人爱己。且度时艰,历经风雨。恭祝平安,鼠年大吉。感觉好像履行了一项义务。接着,这个群里继续着很有特点的交流。有的展示自己作品,有的转发专业知识,有的介绍书画信息,既是延续正常秩序,又在以此互相激励,还像是用来打发时间。

    正月初五上午十点多,忽然孩子一声招呼,中央电视总台教育频道正如期播出有孙女参加演出的春节节目,国学公开课《孝经•德之本》就要到了。全家围坐在电视剧前。“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故自天子之于庶人,孝无终始!”“老祖宗留下一句话,祖祖辈辈都用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和美美是一家。百善孝为先……”五岁的孙女身着汉服,头扎发髻,和小朋友们一起高声朗诵,随歌起舞。镜头不时摇过,宝宝的表现非常好,不由心生欢喜和欣慰。想起那天选拔小演员,朗诵一首《咏柳》入选,后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录制播放,孙女实现了“我要上春晚”的美好愿望。其实,我并没有读过《孝经》,有两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起初还是在老电影里听到的。这次孙女练习,我也顺便能够背诵那两段内容了。

连续几天全家老小在一起,吃饱了睡,睡醒了玩儿,不用起早赶时间,睡到自然醒还要懒在床上。好像有充足的时间,晚上睡得很晚,早上起来的也晚,干脆每天两顿饭,而且整个作息时间好像向后顺延了半天。难得的是,在越发吃紧的形势下,三代人都在跟前,少了异地的牵挂,少了相别的担心,还有动有静,有忙有闲,尤其小朋友来来去去,忙个不停,说个不停,为全家增乐不少。但我们的心里知道,这种“阖家欢乐”前提和背后是抗击疫情的全面动员。如果说宅在家里是听从指挥,工作在岗就是担责尽职,战斗在一线就是勇猛作战了。按说外出归来要观查两周时间,算起来要到元宵节,却感到时间过得这么慢,不禁心头五味杂陈。于是乎把自己的感想也抒发了一下:福乐原来年似日,而今清静日如年。中秋忽闪春节到,初五遥期盼月圆。宅宇家人辞旧岁,出征勇士战新冠。难得老小天伦乐,更待花开绽笑颜。

感想归感想,总感到不是个滋味。屋里暖意融融,窗外却清清冷冷。举目望去,几座高楼默然矗立,那边的快速路以往从楼间依稀可见车水马龙,现在几乎感觉不到有车通过,只有红绿灯悄悄交替闪烁。不远的工地只有塔吊茕茕如鹤立,近前的小区楼房虽然相距不远,也像互相之间没有任何联系。道路停满了私家车,看不到移动的影子。偶尔一群家鸽轻轻掠过,之后显得更加宁静。

    渐渐地,在宅居中都找到了一点适合自己的事情做。老伴翻出了长期不摸的十字绣,我一直在手机翻看着书法之类的东西,儿子在查找设计资料,儿媳接到任务为单位设计抗击疫情的海报,小孙女先接受妈妈的辅导作业,像模像样地朗诵古诗和读英语词句,间或到奶奶身边学刺绣,还拿起针来穿两下。全家其乐融融,倒也不很寂寞。

    刷屏微信,各个群里,各位好友,几乎清一色围绕防控疫情发声,尤其书画界,从国家级书协到各地书画组织、乃至诗词楹联散文戏曲都是异口同声。到21日,我已经连续6天没迈出门槛。据说老老实实待在屋里就是为国为民的贡献,也就没有了什么焦急和愧疚,但总有一种应该直接做点事的感觉。此时,正好市楹联学会《廊坊联苑》约两方篆刻,而且越快越好。可是,我手头什么都没有,还想做成。家人知道了,拿出用来刻图案的石料,找到一把可用的刻刀,便“一手操刀、一手握石”,刻成“万众一心”阴文、“同舟共济”阳文两方印。没有印泥,用墨汁涂在印面,尝试着盖出印文,但失真不少。给编辑发过去,正在表示涂墨不能红色的歉意,对方说“无妨”,发回自己加工成的红色印稿。家人看到,连呼效果不好。专门作图的儿媳晚吃了一会儿饭,就做出了干净利索的新一稿,而且还搞成了红色。

    晚饭后,起草了一个“告示”发到书画研究会群里,请各位老领导、老师和书画朋友围绕防控疫情进行书画创作,以表述情怀,表达心情,加油鼓劲,弘扬正气。刚一发出,中书协会员、副会长姚恩轩立即响应,发出自己的两幅作品。接着大家相继行动,纷纷书写和发表作品。当晚就有10多幅作品。是夜,庚子首场雪悄悄飘落,由白天的“一边日出一边雪”下到天昏地暗。第二天清晨,京城已是漫天皆白,窗外成了寂静的银色世界,静得几乎能够听到雪花飘过的声音。84岁的老会长蔡义川因为条件所限不便书写,自作诗词和拍摄照片表达情怀。省书协会员南孝璞当即挥毫。我的两方篆刻也加入其中。两天时间,40多幅作品,书法绘画篆刻诗词,大家积极踊跃,气氛高涨,着实感人。及时安排做成一期公众号发出后,省市委老干部局公众号都很快发布,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也予转发。这一举动传向全市、全省、全国。

入夜,窗外寒气袭人,屋内做晚饭的香气和蒸汽在悄悄弥漫,玻璃窗上已经渐渐蒙上一层水雾,我和孙女在那上面玩写字画画,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看着夜幕中的万家灯火,映衬着灰白的积雪,而且有人影在晃动,感觉比白天还要有活力些。抹去雾水向外看得更加清晰,我说了一句“高楼被茫茫白雪覆盖”,孙女顺口接了一句“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然后,提议“我们唱歌吧”,接着又说了几句好像在感慨什么的话,像是在朗诵。我明白了,这就是她所说的“唱歌”。祖孙俩言来语去,面对眼前,看到什么说什么,居然很有味道,而且说了好一会儿。事后,看到儿子在隔壁听着有意思,为女儿整理发在家庭群里的片段,起名为《雪景是最美的天》:

黑色的汽车

变成了白色

只有人都是黑的

我看到旁边窗外

有黑乎乎的人

我看到旁边的路灯

像照片一样

电线杆上覆盖着雪

没有什么反应

我相信

北极的雪

可以把冰川的缝隙填满

现在是冬天

不需要你的凉风

谢谢你——

空调

又到白天,还是想在书法上做文章。近几年跟王增军老师学书法,在从碑帖汉字中集句尤其是集联上有所用心。这也是王老师“临创无间”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于此对我予颇多鼓励,并且专门书写我从不足200字的汉《祀三公山碑》所集超过百联结集出版。宅在家里,自然也就想到这件事。我想从汉代隶书名碑当中集上几副对联,最好围绕抗击疫情。于是乎翻碑寻字,冥思苦想,琢磨平仄对仗,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了,但是所获寥寥。这真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好办法。回味广州经历,关心防控疫情,还是略有所得。比如从广州飞回便得《曹全碑》“白云起处风光好,清水流时景致幽”,从《张迁碑》集“南国腊月披千树,北苑节时送万家”和“六天四宿八千里,三代五人双岁年”。虽然意境有高下,文辞各雅俗,来之不易,聊已成联。围绕抗击疫情集联,难度还要大。用心良苦,翻来覆去,竟从《礼器碑》得“远行图享乐,宅居为平安”,似乎格调欠高。又在此碑出“千年武汉得安泰,万里中华定复兴”和“惟自神州安武汉,方从天下耀中华”。后发现《曹全碑》里也有“中华”“武汉”,便巡踪追迹,制作出“方使神州为武汉,还从举世望中华”,考虑到词性和对仗,结果改为“盖以全国为武汉,还从举世望中华”,好像再难找到更合适的字了。接着,又捣鼓出“神州全为荆州定,荆州也使神州安”。荆州在这里代指湖北。碑帖集联难是难,可还有的时候能会产生兴趣。后来又翻看秦《峄山碑》,小篆字体,有了“降暴家国泰,灭灾天下康”,还有“讨逆伐灾称威武,除疾灭害显高明”。这一捣鼓不要紧,带干不干,竟然用了三四天的时间!

虽然宅居,家人好像并没有真正闲下来,但我是干家事最少的。只有陪着孙女玩耍是我的硬任务,在不学习课程和做作业时,总愿意跟我在一起。全家除了老伴,好像都是作息上的“猫头鹰型”,尤其是这一段,晚睡晚起成为常态。一天晚上,孙女在我屋玩,老伴提议搞一个诗歌朗诵会,小朋友高声同意,要求爷爷奶奶都参加,来一个比赛。宝宝书上的篇目,我俩大人或念或背,孩子统统是背诵,而且很有味道。然后孩子当裁判,说爷爷的有气势,可是有错字,奶奶念的流畅,气势不够。我们如实说宝宝的又有气势又流畅,爷爷奶奶得了后两名。接着孩子就去另一个屋读书去了。我打开电脑,笨拙地捣鼓着“一指禅”,依然是常常出问题和失误,但起码字号大了,所以才让儿子帮从手机上倒过来继续操练。自己在费劲吧啦,听着那屋的朗朗书声,感觉还挺好。不一会儿,小朋友“下课”,自己连说带唱玩儿了起来。家长催睡,还很是不高兴嘟嘟囔囔。儿子过后发出了爷俩对话:

“为什么时间过得这么快?我想要个小刺猬,把时间堵住!”

“你堵住了挂钟的时间,手机里的时间还在走呢。”

“那我要一百万个刺猬,把手机都堵住。”

“那电视台的时间还在走呢。”

“那我要一千万一千万一百万一百万个刺猬。”

“地球还在自转,时间自己在走呢。你得有太阳那么大一个刺猬,再把它变成黑洞,时间兴许会慢点儿。”

“那我要太阳那么大个刺猬。”

“为了多玩儿会儿,这样也是不可能的。早点睡明天早点起吧。”

好说歹说,总算去睡了。其实已经很不早了。

元宵节过后,形势依旧。确实有的数字连续几天下降,可总体依然紧张。尤其身居京城,又是数字最高的一个区。手机有一个可以实时查看的情况地图,能够看到距居住地最近的疫情。这两天随时在看,一看是4.59公里,再看是3.14,又看是2.87!并且提示“一公里内没有病例,只要做好自身防护,无需过分担心哦。”入夜传来消息,马路对面那个小区的河对岸,商场旁边,有一位发热送医!越来越近,岂能不担心啊!闻之不禁怵然。况且第二天,儿媳的单位已到了通知上班的日子,早晨就出发了,因此又多了一份牵挂。正怀着担心、牵挂和不安,下午时分从手机上看到“总书记来到我们区”的消息,晚七点又看了新闻联播的详细报道,因而心有所安,也更有了信心。

    总书记进社区、察医院、连前线、听实情,做出重要指示,感觉非常及时,非常到位。由此,感到防控措施会进一步加强。第二天上午,正在拨弄手机,一个电话打过来,是廊坊家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很尊重、很客气的说要我任楼长。我说自己经常不在小区住,特别是近来一直住在北京,实实在在地推辞了一番。对方很认真 ,说还有一位助手,我只能答应了。我知道,小区已经实行了业主近门登记和外人测量量体温,门口有专人负责。过了一天,还没到上班时间,对方又把我拉进楼群。各个单元分别“接龙”登记,好不忙碌。“助手”我们也很熟悉,年轻、在职,在“主持楼里的全面工作”,实际的楼长。我们做了很好的沟通,他也非常负责任。接下来,主动为单元电梯消毒。我单元楼上邻居自告奋勇,承担了电梯消毒和收集表格的工作,赢得众人赞扬。我也跟着帮腔助力。“楼长”招呼各单元邻居填表登记以核发小区出入证,逐家逐号登记,忙乎到午夜还没结束,很是辛苦。我现在居住的这个小区,元宵节前开始实行出入证,门口有专人把守。这两天,据已经上班和偶尔不得已出去的孩子们讲,口罩一直不摘,上班很少言语,街上行人无几,小区反复广播。让每个人时时刻刻处在严格防控状态。

    半夜,被一阵风雨敲打窗户的声音吵醒,朦胧中就像是夏天暴风骤雨。我并没有在意,反正天气预报说这两天有雨雪和刮风,这只是“应验”而已。再醒,扒开窗户一望,是淅淅沥沥的雨点,没有了原先的狂骤。躺下来继续睡觉。早上起来,降雨变成了鹅毛大雪,后又转为雨夹雪,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从微信里看到,这次降水量着实不小,临近的一个县已经下了20多毫米,一个区下了近30毫米,真成了“数九寒天下大雪”。当然,外边还是一片寂静,建筑在寒冷的雨雪中瑟瑟伫立,活力和生气蕴含在楼宇里面。

雪过天晴,可谓风和日丽。阳光一天比一天好,气温一天比一天高,虽然有各种预警,这里的天气并没有那么寒冷。厚厚的积雪,三天时间几乎全部消融。天格外的蓝,空气质量也保持在优。与下雪之前的重度污染实在是两重天。打开窗户,一股清新的凉气迎面而来。举目长空,几朵白云飘在天空,悄悄地变幻着形状,直到渐渐地消失。

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但若干重要指标在最严重地区之外已经连续多日下降。窗外,小区的广播还在滚动播出,门口向阳处的长椅上,几位老人在晒太阳,带着口罩聊天,一位身着裙装的时尚少女向外走去,偶尔有一个人拎着大兜的蔬菜水果,出示出入证走进小区。街上,马路两侧停满了各种牌子的家庭用车,中间偶尔有车驶过。市内公交车里多数只有司机,到站照常停车起步。平日此时拥堵不堪的路段可以畅通无阻,平日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方路人屈指可数,甚至能够拍摄外景空镜头。可是,街上有快递摩托匆匆来去,有环卫工人缓缓而行,有坚守岗位的年轻人保持队形肃目挺立。在披红挂彩的正月里,整个大街小巷静得让人感到不舒服,好像整座城市停下了脚步,以致有一种担心和惧怕。

连续20多天的不出屋,真有些焦急和烦躁,没有了开始两天的新鲜感、轻松感。孙女也不是一直那么乖了,偶尔还会发发脾气。我虽然吃喝睡觉都没问题,努力活动一天也就是刚过3000步,倒是有时让孙女带着做几段操更有意思。孩子去上了几天班,单位又改了主意,实行网上办公,全家人都很高兴。孩子们会隔上三两天从外边提上一堆东西。屋内,儿子儿媳各自把着一台电脑做事,老伴在一边休息但到时做饭,孙女一会儿学习一会儿玩耍。窗外虽然阳光静好,唯独缺乏动感,可惜了大好时光。防控之弦依然紧绷,各项数字连续下降,还没有认可“拐点”出现,原单位、家里小区还在搞登记、提要求,一天也没有停止。省委老干部局活动中心和老年书画研究会倡议老同志创作书画助力抗击疫情,于是我在微信群里再做宣传,各位同仁踊跃投稿,已经连续多日有廊坊书画作品入选发出。随后推出一期公众号,进一步营造气氛。

过了“仓官”生日,天空变得阴沉,云渐浓,雾渐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虽然不像上次下雪前那样重度污染,但也很不舒服,以致影响心绪。雾霾到底是哪里来的,越来越说不清楚。街上车辆极少,企业全都停工,工地没有动静,可雾霾选择静稳天气,想来就来。就像夏天,往往下雨之前要无风闷热,冬春在变天之前是要有雾霾的。天气预报所居的南北方向都将有降水。虽然如此,全家人各有所作,似乎都是在忙忙活活中进行。那篇说甲骨文的文章报社发来排版大样,比我想象的快的多,可我微信发稿时只发了文字,照片还没有选好。这一来我很着急,抓紧捣鼓照片。原来是从手机倒到电脑多,这回要从电脑倒手机,还真的不熟练。翻来覆去忙乎一大阵子,上了手机,旋转裁切,发给编辑老师,及时表示了感谢。

这阵子看微信里文友书友纷纷吟诗填词,我本来没有考虑,但又想有所做,像研究会的朋友们,写幅“自作诗”。于是对前两天发给诗词学会已发公众号和准备登《燕南诗词》的“庚子抗疫”再做打磨,搞成《七律》,准备书写。手头只有用来练习的尺幅不大的米字格纸,一张18格,我那56个字要3张还差两个字。算来算去,只好写小字,每格4字,一张能装下。桌椅由孩子们做事用着,我坐小凳在茶几上动笔。写成,感觉章法还不错:

小康即胜正伐柯,

忽有妖魔作恶多。

野火蔓延伤长幼,

红缨劲舞锁龟蛇。

出师荆楚八方勇,

闭户居宅万众和。

带雨春潮融雪尽,

花开遍地放长歌。

写完末句,想到艰难取胜后长歌当哭,不禁潸然而撂笔……

上午起床,找到正好有那么一方石料,急就了名章,盖上后发到群里。下午,还算风和日丽,气温也有升高。儿子提着吃喝用品上来,告诉外边阳光不错,建议我们老两口可以出去对面小公园散散步。25天了,还没有去外边散过步。考虑了一下,统筹了一番,形成了郭氏三代出去的模式,我去为那爷俩“亲子跳绳”录像,并且先期下楼。戴上口罩,拿好小区的出入证,下楼径直穿过冷冷清清的马路进入小公园。这个街头公园平时的热闹自不待言,唱歌跳舞踢毽聊天,一天到晚熙熙攘攘。可现在保有量最多不超过10人,还有的是匆匆走过,也确实有三几个人或静或动,大都保持着不小于10米的距离。来到公园,看到外边特别新鲜豁亮,在原地跳了几下,望着天空云朵,但即没有快步奔跑,也没有大口呼吸,停了一会儿,便从这头到那头地快步走了起来。旁边路上,偶有车辆和行人,驶过两辆没有乘客的公交车。汽车的马达声听起来挺顺耳。街头一个报刊亭门窗紧闭,门口的椅子上坐着低着头、戴口罩、面朝里的主人,身边的另一把椅子上摞着三五份小报。

站在公园宽绰的地方仰头望去,蓝天衬托着的白云,在楼宇的上方飘荡。几颗高大的老榆树枝头已经挤满花椒粒般的东西,那是榆树花的蓓蕾。我总认为,春天榆树的开花是最早的,是真正的报春使者。这种木质坚硬的乔木开出的小花甚至比迎春还要早,花期很短,旋即长出比花儿大得多的果实——榆钱。由于花开高处,更是因为果实的显眼,往往忽视了花的过程。这些果实嫩时可吃,成熟之后便随着春天的大风到处奔跑,在漫山遍地生长出千千万万。枝丫在蓝天下随风摇曳,依稀感到春的脚步。这比闷在屋里好多了。陪着孩子们完成了跳绳,穿过空荡荡马路,只能径直回家。

进家又有一个不好的消息,说是距离小区不远的大街那头,有一个单位员工确诊,相当于就在所居这一带,而且旁边还有一个我们经常去的超市。接着分析,此人不住本地,上班而已,不会到这个超市采购。如此些许安心,可也决不能大意,以更加小心为好。大的形势也不妙,好不容易十多天负面数字连降,由于哪里监狱的原因,又突然升了上来。当晚,

新闻报道总书记又主持会议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发展,会议特别提出“要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党中央一直把事办到我们的心坎上。

第二天天气更好,气温升高,晴空万里,空气质量优。看来出去放风也会上瘾。中午时分,趁着阳光正好,和老伴带着孙女拿上跳绳又来到小公园。久违了小公园的老伴兴奋异常,直呼天蓝气爽,举起手机向天空拍个不停,看哪儿都那么新鲜。我们在孙女划定的“城堡”区域内玩转圈圈、开汽车、嘟嘟吧吧,以宝宝连续跳绳超过100个的新成绩紧忙结束在这里的活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一个年龄大的竟然不戴口罩在那边晃悠。好像有路过的人员给其拍了照。现在看到不戴口罩的人的鼻子和嘴巴,就好像忽然看到人家不该暴露的地方,仿佛露出獠牙。进小区门口时,我留心了一下,门口除了严守的门卫,还张贴了一系列规定,有市里的、区里的、街道办的。小区的广播还在滚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区里倡议开展“一米行动”和创建“无疫楼宇”,要求人员交往保持一米以外距离,在全市争创“零感染”单位、社区、家庭的形势下,创建零感染、无疫情楼宇,号召“我参与、我承诺、我行动!”走到小区里师范附小紧闭着的大门口,望着路边的杨柳泛着鹅黄,枝条孕育的芽苞已经见长,地上向阳处有了新绿,历经冬天的竹子更显青翠,特别是老伴还在赞叹着那么蓝的天,小孩子快乐的蹦蹦跳跳,我们的心情又好了许多。

再一天,我们举家出行了!午饭吃过,儿子开上车,向东方驶去,目标是首都副中心的运河公园。环路上,车辆比两天明显的多了起来,基本上能够形成车流,当然远不至于堵车,开到限速顶格还没问题。出城的车比在市内开得快得多,也是在表达着一种心情。畅通无阻地上了高速,跑了几十公里很快就到了公园旁边,路边停了一长串各种品牌的车辆。从不远的一个小门侧身进入,小心翼翼地哪也没触到,沿坡走下小路,两旁是种满了垂杨柳的绿化带,每颗都修剪得整整齐齐,沧桑古朴的主干与挺拔向上的枝条在阳光下对比鲜明。林间并没有游人,季节原因,树下的小舟造型的花盆空空如也。脚步匆匆的人们都涌向河边的观景台,或行走在沿河的路上。行人在这偌大的公园里还只是三三两两,可比起街上或一些场所,已经是有规模了。

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水面宽阔,波澜不惊,脚下铺着满一层厚厚的芦苇残叶,水边几株干枯的野花依然枝叶完好。远处,一群戏水浮鸭,体味着春江水暖。天空飞过三五水鸟,竟也会排成个人字。亭下,一位年轻人支着三脚架,扶着长枪大炮连拍抢下了这久待的镜头,然后操着地道的京腔跟同伴讲着摄影“大光定”。对岸茂密而简约的树木映在水中,本应完整的倒影由于阵阵涟漪而有一片模糊不清。全家走河边,循小路,踏草坪,转水面,放开迈入春天的脚步,享受着冬日之日乍暖的时光。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20多天第一次日行超过8000步。我已经走得微微出汗,该回家了。但小朋友玩兴正浓,很是不情愿往回走。回程路过运河大桥,看到几百米的栏杆上挤满了人,俯身朝向河面,细看原来是在垂钓。他们有的已经顾不上“一米”的距离了。坐在车里随手看微信,说香山公园今天堵车。晚上,又传来消息,从明天起香山公园周边停车场全部关闭,园内已经关闭的景区也继续关闭。

整整一个月了!从广州飞回是126号。那天还有个小插曲,前一天退票改签很顺利,不收费。中午提前到机场办理托运,系统不识别身份证,找到办公室工作人员,询来查去,原来我们改签成了226日,于是又改成了当天晚上航班,才有了午夜抵京。

今天的天气也不错。太阳从远方的楼宇间升起,由于晨雾的原因,太阳显得大而红艳,随着渐渐升高,雾霭很快散去,光线愈加明亮,楼房道路越来越清晰,新的一天悄然开始,或者说已经开始。吃过午饭,趁着清净,和老伴带着小朋友直接去了一公里外的太阳宫公园。路上人车明显见多,街上小区门口依然守卫严格,有穿制服的小区保安、戴袖标的“朝阳群众”,还有挂胸牌的工作人员。除原来的业主出入证制度外,又树起了蓝底白字的“返(来)京人员登记站”大牌子,且要求自觉接受测体温。门侧还增设了崭新的“无接触配送存放点”,就是放快递的货架子,是为来京隔离人士准备的,放上后由专人送到家。绝大部分店铺门窗紧闭,个别在营业的进门有专人测体温。公园进口只有一个,支上帐篷,架起通道,铺上地毯,摆放桌子,几位人员负责测量体温,有的还要登记。园内游人不多,散步的、健身的、跳绳的、打球的、放风筝的,每个项目都有几个人,偶尔看到有人背着喷雾器到重点部位消毒。最快乐的要数小朋友了,走起路来蹦蹦跳跳,还停下来唱《游子吟》,念《弟子规》,真的像出笼的小鸟。比起街头的小公园,这里空间辽阔,视野深远,更有杨柳泛黄,玉兰蓬勃,绿植见翠,冬虫方醒,春天在一步步临近。

虽已退休,这一天过得好像在上班。早晨醒来,伸手摸到手机,开机后马上看到编辑老师发出报样,写甲骨文的文章在《廊坊日报》文化版刊登,书画朋友也发来文章照片,群里开始点赞好评,我也频频致谢。这篇文章是我去年11月份去国家博物馆看甲骨文展后产生想法的,为写东西又去了两次,翻了不少的书。为拍照片儿子小家三口还专门去了一次。现在孙女看见篆书就说是甲骨文。宅居慢慢修改,定稿后发出。书画研究会准备出新一期公众号,在手机上修改文字稿,一边跟相关人员沟通,一倒腾就过了中午。午饭时接单位电话,要三点前上报组织老年书画家积极参加抗疫情况。对方在等,事不宜迟,又在手机上完成了。饭后俩人领着孩子去大公园。还在散步,又接单位另一部门电话,要我报个人材料还有高清晰度照片。这是前两天接到市委老干部局通知,说要向市里报我抗疫先进,我再三推辞又真心推荐了人选。人家说这是集体研究决定,要支持工作云云,但我还没有考虑。回来刚进小区,收到新做公众号初稿,到家又你来我往地修改,当晚发出后,书画同行纷纷好评。深夜,还有一期编辑备发,看后大概提示了一下。不忙,还是拉开点儿距离吧。

疫情防控积极向好,重点疫区依然严峻。家乡廊坊小区严管如昨。对每家限两天有一人出门购物,大家认头还是严点儿好,“小心不出大错”。晚上传来好消息:廊坊30名感染病例全部出院,治愈率百分之百!乡亲们欣喜之情难以名状,盛赞“廊坊大捷”。再看自己当天走步成绩,一个月来首次超过10000步。

                                                2020.2.26.24:00

  (作者郭振一,河北省廊坊市退休干部,现住北京市朝阳区)

 

 

[责任编辑:MISS SUSAN]

需要投稿或者爆料,艺术品推广宣传, 提供新闻线索. 客服电话:010-63948722,诚邀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独
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获取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人民艺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57456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57号美克大厦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  客服电话:010-6394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