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英:叠“酒”叠几许 镜照镜何象?

来源:人民艺宣网

作者:吕国英

2025-10-09

“酒”叠几许  镜照镜何象?

吕国英《酒赋》中“酒境”对比与品鉴

 庄鸿远

 

吕国英先生《酒赋》里的“酒”字叠用,绝非简单的文字重复,而是藏着贯通声韵、呼应意蕴的精妙匠心,让诗句读来如酒液流转,既富音律之美,又暗合情理之妙。 

从声韵节奏看,“酒”字以仄声为基,在每联“X酒酒XX”的句式中,两次叠用如酒盏相碰的脆响,形成“顿挫-回环”的韵律感。更妙的是韵律与意蕴的深层呼应。两“酒”字的叠用,实则暗合“酒”的双重角色——前一“酒”是具象之饮,后一“酒”是抽象之境,两次“酒”的重复,如对话间的停顿与回味,让“由饮悟道”的过程在韵律里自然流淌。 

这种叠用,让“酒”字既是声韵的锚点,又是意蕴的纽带——既以仄声的厚重托住历史的沉实,又以回环的节奏摹写酒与人的交织,使整首诗如一壶温酒,声韵随热气升腾,意蕴随酒意漫延,读来唇齿留香,余韵不绝。

 

“酒”分境——

从韵律差异见饮酒之境的天壤之别

 

《酒赋》中“酒”字的叠用,从不是固定的韵律模板,而是随语境灵活变化的“情绪调音器”。单看“花酒酒纵欲”与“品酒酒延年”两联,仅因叠用“酒”字时暗含的韵律节奏差异,便将两种饮酒境界的天壤之别清晰勾勒,一字叠用间,境随韵生,意与声合。 

先品“花酒酒纵欲”。前一“酒”字读来轻飘,如风月场中举杯的随意;后一“酒”字则带几分急促,似欲望裹挟下的急切饮尽。两“酒”相连,仄声的短促感被放大,少了沉凝,多了浮燥——恰如“花酒”背后放纵欲望的场景:杯盏交错间无片刻停留,酒成了宣泄欲望的工具,韵律的轻浮与“纵欲”的轻薄浑然一体,读来便觉几分浮夸与空疏。 

再赏“品酒酒延年”。此处两“酒”字的节奏明显放缓,前一“酒”如举杯时的轻嗅,后一“酒”似入口后的细品,仄声的厚重感被拉出绵长的余韵。没有急促的碰撞,只有舒缓的回味——正合“品酒”时的从容:不贪杯量,只重韵味,酒成了体悟生活的媒介,韵律的沉静与“延年”所需的怡然心境完全契合,读来便觉几分安然与通透。 

“纵”一“品”,两联叠“酒”的韵律差异,实则是两种生命态度的声韵外化:前者以酒逐欲,韵律便随欲望变得急促轻浮;后者以酒养心,节奏便随心境趋于沉静绵长。吕国英先生以一字叠用的韵律巧思,让无形的“饮酒之境”,借有声的文字节奏跃然纸上,不得不叹其匠心之深。

“酒”辨心——

从声韵节奏观饮酒之态的善恶分野 

《酒赋》中“酒”字的叠用,从来都是“声随态变”的精妙设计。“酗酒酒招祸”与“壮酒酒淬胆”两联,仅借叠用“酒”字时的韵律轻重、节奏缓急,便将两种饮酒之态背后的善恶、祸福清晰剖白,让文字的声韵成为心性的“晴雨表”。

 

也是先从“酗酒酒招祸”说起。前一“酒”字读得粗重急促,似失控时的狂饮猛灌;后一“酒”字更带几分焦躁的顿挫感,像醉后暴怒的情绪冲撞。两“酒”叠加,仄声的尖锐被放大,没有半分舒缓——恰如“酗酒”时的失序:酒成了放纵暴戾的导火索,饮者被欲望裹挟,韵律的躁动与“招祸”的必然结局完全呼应,读来便觉一股危险的戾气,仿佛能看见张飞酗酒鞭卒的狂乱场景。 

再看“壮酒酒淬胆”。此处两“酒”字的节奏截然不同,前一“酒”如将士举杯时的沉稳,后一“酒”似酒入豪肠的厚重,仄声的沉实感被拉得绵长有力,没有急促的杂乱,只有坚定的顿挫——正合“壮酒”时的豪情:酒是激励勇气的火种,饮者心怀家国,韵律的沉雄与“淬胆”的壮志浑然一体,读来便觉一股凛然正气,仿佛能想见将士出征前饮壮行酒的坚毅模样。 

“酗”一“壮”,两联叠“酒”的韵律差异,实则是“失控”与“持守”的鲜明对照:前者借酒失心,韵律便随心性变得狂乱;后者借酒明志,节奏便随胸怀趋于刚健。吕国英先生以一字叠用的声韵巧思,让无形的“心性”借有形的文字节奏显现,足见其对语言韵律与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

“酒”显心——

从声韵起伏辨饮酒之念的正邪殊途

 《酒赋》中“酒”字的叠用,从来都是“韵随念转”的神来之笔。“诈酒酒蔽奸”与“义酒酒融血”两联,仅靠叠用“酒”字时的声韵轻重、节奏藏露,便将“藏奸”与“守义”两种饮酒之念的正邪分野清晰勾勒,让文字的韵律成为人心的“显影剂”。 

同样,我们先读“诈酒酒蔽奸”。前一“酒”字读得轻软,似周瑜设局时的假意劝饮,藏着几分刻意的迂回;后一“酒”字则带几分隐晦的停顿,像醉态下掩盖的算计。两“酒”叠加,仄声的锐利被裹进柔缓的节奏里,没有直白的铿锵,只有暗藏的机锋——恰如“诈酒”时的伪装:酒是迷惑对手的诱饵,饮者心怀诡诈,韵律的虚浮与“蔽奸”的狡黠完全契合,读来便觉一股藏在杯盏后的寒意,仿佛能看见群英会上周瑜佯醉的假面。 

再说“义酒酒融血”。此处两“酒”字的声韵截然不同,前一“酒”如桃园结义时举杯的郑重,后一“酒”似酒入喉时的滚烫,仄声的厚重感里透着赤诚的力度,没有迂回的虚饰,只有坦荡的沉实——正合“义酒”时的肝胆:酒是见证誓言的信物,饮者心怀赤诚,韵律的刚直与“融血”的真情浑然一体,读来便觉一股暖透胸膛的热意,仿佛能想见刘关张饮血盟誓的赤诚模样。 

“诈”一“义”,两联叠“酒”的韵律差异,实则是“欺人”与“交心”的鲜明对照:前者借酒藏奸,韵律便随心机变得虚浮;后者以酒明义,节奏便随真心趋于沉实。吕国英先生以一字叠用的声韵巧思,让无形的“心念”借有形的文字节奏落地,足见其对语言韵律与人性深层的精准捕捉。

“酒”观局——

从声韵藏露看饮酒之举的祸福暗线 

《酒赋》中“酒”字的叠用,恰似一把“声韵手术刀”,能剖开饮酒之举背后的复杂局象。“间酒酒腾焰”与“盟酒酒铭言”两联,仅靠叠“酒”时的声韵张力与节奏走向,便将“构陷”与“守诺”两种局中的祸福暗线清晰剖开,让文字的韵律成为事态的“预警钟”。 

这句“间酒酒腾焰”中,前一“酒”字读得绵柔,似王允设宴时的殷勤劝饮,藏着不动声色的铺垫;后一“酒”字却陡然生出尖锐感,像离间计起效后燃起的祸火。两“酒”相连,仄声从柔缓转向急促,没有平稳的过渡,只有骤起的张力——恰如“间酒”的凶险:酒是点燃矛盾的火种,饮者身处局中却浑然不觉,韵律的突变与“腾焰”的祸乱结局完全呼应,读来便觉一股寒意从杯底升起,仿佛能看见貂蝉周旋于董卓、吕布间的暗流涌动。 

“盟酒酒铭言”中,此处两“酒”字的声韵则始终沉稳,前一“酒”如盟誓时举杯的庄重,后一“酒”似誓言落定后的笃实,仄声的厚重感里透着不可动摇的坚定,没有骤起的波澜,只有绵长的力量——正合“盟酒”的赤诚:酒是见证承诺的凭证,饮者以心立誓,韵律的沉稳与“铭言”的坚守浑然一体,读来便觉一股正气萦绕耳畔,仿佛能想见古人饮血盟誓、生死与共的肃穆场景。 

“间”一“盟”,两联叠“酒”的韵律差异,实则是“祸局”与“信局”的鲜明分野:前者借酒构陷,韵律便随阴谋变得跌宕难测;后者以酒立誓,节奏便随承诺趋于安稳笃实。吕国英先生以一字叠用的声韵巧思,让无形的“局象”借有形的文字节奏显形,足见其对历史人心与语言韵律的通透洞察。

“酒”藏锋——

从声韵张弛品饮酒之谋的明暗之道

 

《酒赋》中“酒”字的叠用,从不是单一的韵律重复,而是随谋略深浅变化的“声韵密码”。“煮酒酒韬晦”与“约酒酒设局”两联,仅借叠“酒”时的节奏张弛、声韵藏露,便将“隐忍避祸”与“主动布局”两种饮酒之谋的明暗之别清晰道破,让文字的韵律成为谋略的“晴雨表”。 

“煮酒酒韬晦”中,前一“酒”字读得舒缓,似青梅煮酒时的悠然对饮,藏着几分漫不经心的从容;后一“酒”字则带几分收敛的沉郁,像刘备闻雷失箸时的不动声色。两“酒”叠加,仄声的锐利被揉进柔缓的节奏里,没有直白的锋芒,只有暗藏的克制——恰如“煮酒”时的险境:酒是掩饰野心的外衣,饮者借酒藏志,韵律的平和与“韬晦”的隐忍完全契合,读来便觉一股暗流在平静表面下涌动,仿佛能看见曹操与刘备对坐论英雄时的剑拔弩张。 

再读“约酒酒设局”,此处两“酒”字的声韵截然不同,前一“酒”如邀约时的刻意热情,带着几分引人入局的急切;后一“酒”似局中举杯的暗藏机锋,透着几分掌控全局的笃定。仄声的厚重感里藏着不容抗拒的张力,没有随意的松弛,只有精心的设计——正合“约酒”时的算计:酒是布下陷阱的诱饵,饮者主动设局,韵律的紧绷与“设局”的谋划浑然一体,读来便觉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杯盏,仿佛能想见有人借饮酒之名、行算计之实的步步为营。 

“韬”一“设”,两联叠“酒”的韵律差异,实则是“被动避祸”与“主动谋局”的鲜明对照:前者借酒藏锋,韵律便随隐忍变得平和;后者以酒为饵,节奏便随算计趋于紧绷。吕国英先生以一字叠用的声韵巧思,让无形的“谋略”借有形的文字节奏落地,足见其对历史权谋与语言韵律的深刻洞察。

“酒”见势——

从声韵刚柔察饮酒之局的强弱博弈 

《酒赋》中“酒”字的叠用,宛如一把“声韵标尺”,能精准丈量饮酒之局里的势力消长。“胁酒酒释权”与“诈酒酒蔽奸”两联,仅凭叠“酒”时的声韵刚柔、节奏轻重,便将“强权施压”与“巧计欺瞒”两种博弈场景的核心差异道破,让文字韵律成为局势的“显影镜”。 

第一句“胁酒酒释权”中,前一“酒”字读得沉稳厚重,似赵匡胤设宴时的帝王威仪,藏着不容置喙的气场;后一“酒”字则带几分绵里藏针的顿挫,像“君臣相疑”的暗语落地,虽语气温和却力道千钧。两“酒”叠加,仄声的刚劲被裹进从容的节奏里,没有剑拔弩张的激烈,却有“君要臣从”的绝对强势——恰如“胁酒”的微妙:酒是权力的外衣,饮者(诸将)在杯盏间被迫妥协,韵律的沉稳与“释权”的必然结局完全呼应,读来便觉一股无形的压力,仿佛能看见众将举杯时的忐忑与无奈。

    第二句“诈酒酒蔽奸”中,此处两“酒”字的声韵则多了几分迂回,前一“酒”如周瑜劝饮时的假意殷勤,带着迷惑对手的柔缓;后一“酒”似醉后“泄密”的刻意停顿,藏着引蒋干入套的狡黠。仄声的锐利被揉进轻软的节奏里,没有强权的压迫,却有精心设计的圈套——正合“诈酒”的巧谋:酒是欺瞒的工具,饮者(蒋干)在醉态中误信谎言,韵律的轻浮与“蔽奸”的伪装浑然一体,读来便觉一股暗藏的机锋,仿佛能看见周瑜“佯醉”时的眼神流转与算计。 

“胁”一“诈”,两联叠“酒”的韵律差异,实则是“强权博弈”与“智计较量”的鲜明分野:前者借酒显势,韵律便随权力变得沉稳刚劲;后者以酒欺人,节奏便随计谋变得柔缓迂回。吕国英先生以一字叠用的声韵巧思,让无形的“局势”借有形的文字节奏显形,足见其对历史博弈与语言韵律的通透理解。

“酒”判境——

从声韵急缓辨饮酒之场的生死明暗 

《酒赋》中“酒”字的叠用,是丈量场景氛围的“声韵标尺”。“鸿酒酒藏渊”与“刑酒酒祭刃”两联,仅靠叠“酒”时的声韵密度与节奏张力,便将“宴中藏杀”与“刑前祭刃”两种生死场景的肃杀感全然释放,让文字的韵律成为氛围的“温度计”。 

注意“鸿酒酒藏渊”中,前一“酒”字读得柔缓,似鸿门宴上酒觥交错的虚浮热闹;后一“酒”字却陡然沉凝,像杯底暗藏的杀机,带着“如临深渊”的压迫感。两“酒”叠加,仄声从疏朗转向密集,没有直白的凶险,却有“笑里藏刀”的寒意——恰如鸿门宴的诡异:酒是掩饰杀机的幌子,饮者(刘邦)在欢宴中如履薄冰,韵律的骤变与“藏渊”的危机完全呼应,读来便觉心头发紧,仿佛能看见项庄舞剑时的剑影寒光。 

“刑酒酒祭刃”中,两“酒”字的声韵则始终沉重,前一“酒”如刽子手举杯时的凝滞,带着对生命终结的肃穆;后一“酒”似酒洒刀刃的顿挫,透着法场之上的冰冷决绝。仄声的厚重感里没有半分暖意,只有“尘埃落定”的死寂——正合刑前的肃杀:酒是祭奠法刀的仪式,饮者(刽子手)在酒液中定下心神,韵律的沉郁与“祭刃”的决绝浑然一体,读来便觉一股寒意彻骨,仿佛能看见法场之上酒落刃亮的瞬间。 

“宴”一“刑”,两联叠“酒”的韵律差异,实则是“暗藏危机”与“直面生死”的鲜明对照:前者借酒藏杀,韵律便随局势忽柔忽刚;后者以酒祭刃,节奏便随场景始终沉凝。吕国英先生以一字叠用的声韵巧思,让无形的“场域氛围”借有形的文字节奏落地,足见其对场景张力与语言韵律的精准把控。

“酒”观心——

从声韵浓淡辨饮酒之态的迷醒殊途 

《酒赋》中“酒”字的叠用,总能精准捕捉饮酒者的心境底色。“溺酒酒难寤”与“道酒酒玄机”两联,从未被提及却极具反差,仅靠叠“酒”时的声韵浓淡、节奏缓急,便将“沉湎迷醉”与“清醒悟道”两种心境的天壤之别清晰剖开,让文字韵律成为心神的“显影剂”。 

此句“溺酒酒难寤”,前一“酒”字读得黏腻,似隋炀帝沉湎酒色的沉迷,带着几分挥之不去的慵懒;后一“酒”字更显浑浊,像醉后不醒的昏聩,透着“至死不悟”的麻木。两“酒”叠加,仄声的厚重被揉成一团混沌,没有半分清明,只有无尽的沉溺——恰如“溺酒”的可悲:酒是麻痹心智的毒药,饮者在醉态中丢了家国,韵律的浑浊与“难寤”的昏聩完全呼应,读来便觉一股颓靡之气,仿佛能看见隋宫酒池边醉生梦死的荒诞。 

再看“道酒酒玄机”,此处两“酒”字的声韵则全然清明,前一“酒”如知己对酌时的轻浅碰杯,带着几分闲适;后一“酒”似酒酣论道时的豁然开朗,透着“悟透玄机”的通透。仄声的锐利化作绵长的余韵,没有沉溺的黏腻,只有清醒的澄明——正合“道酒”的境界:酒是叩问天地的媒介,饮者在酒意中悟得哲理,韵律的清透与“玄机”的精妙浑然一体,读来便觉一股豁然之气,仿佛能看见知己围坐、把酒论道的通透场景。 

“溺”一“道”,两联叠“酒”的韵律差异,实则是“迷失自我”与“清醒观世”的鲜明对照:前者借酒避世,韵律便随心智变得浑浊;后者以酒悟道,节奏便随心境趋于澄明。吕国英先生以一字叠用的声韵巧思,让无形的“心神”借有形的文字节奏显形,足见其对人性深浅与语言韵律的深刻洞察。

“酒”寄情——

从声韵柔劲品饮酒之怀的怨暖殊途 

《酒赋》中“酒”字的叠用,是描摹情愫的“声韵画笔”。“怨酒酒生媚”与“缘酒酒绻缱”两联,藏着细腻的情感层次却未被深析,仅借叠“酒”时的声韵柔劲、节奏缓急,便将“幽微怨绪”与“缱绻暖意”两种心境的反差勾勒分明,让文字韵律成为情感的“显影纸”。 

“怨酒酒生媚”中,前一“酒”字读得柔婉,似杨贵妃醉饮百花亭时的慵懒举杯,带着几分娇嗔的怅惘;后一“酒”字更添几分缠绵的滞涩,像怨绪在醉态里化作的柔媚,藏着“盼而不得”的委屈。两“酒”叠加,仄声的锐利被揉成丝缕般的轻愁,没有激烈的冲撞,只有幽微的缠绕——恰如“怨酒”的特质:酒是怨绪的外衣,饮者借柔媚藏起失落,韵律的柔婉与“生媚”的娇怨完全呼应,读来便觉一股淡淡的怅然,仿佛能看见百花亭中贵妃醉眼朦胧、暗生怨怼的模样。 

“缘酒酒绻缱”中,两“酒”字的声韵则满含暖意,前一“酒”如知己相逢时的轻浅对酌,带着相见的欢喜;后一“酒”似情意在酒意里漫延的绵长,透着“难分难舍”的温柔。仄声的厚重化作温润的余韵,没有幽微的怨怼,只有真挚的缱绻——正合“缘酒”的意境:酒是缘分的纽带,饮者借酒传递心意,韵律的温暖与“绻缱”的深情浑然一体,读来便觉心头温热,仿佛能看见知己围坐、把酒言欢、不舍离散的场景。 

“怨”一“缘”,两联叠“酒”的韵律差异,实则是“幽微怅惘”与“真挚暖意”的鲜明对照:前者借酒藏怨,韵律便随情绪变得柔婉缠绵;后者以酒承缘,节奏便随心意趋于温润绵长。吕国英先生以一字叠用的声韵巧思,让无形的“情愫”借有形的文字节奏落地,足见其对情感肌理与语言韵律的深刻洞察。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叠“酒”叠几许  镜照镜何象?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九部,著述艺术评论、学术论文上百篇,创作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责任编辑:MISS SUSAN]

需要投稿或者爆料,艺术品推广宣传, 提供新闻线索. 客服电话:010-63948722,诚邀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独
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获取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人民艺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57456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57号美克大厦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  客服电话:010-6394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