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英经典哲诗《人类赋》赏析
以诗为史的人类文明沉思录
庄鸿远
吕国英先生的《人类赋》以严谨的五言句式为骨,以“起承转合”的叙事逻辑为脉,将人类从起源、演进到困境、求索的完整历程浓缩于56联280字间。全诗未用华丽辞藻,却以精准的意象与沉郁的基调,构建起一部“微言大义”的人类文明史诗,既体现其“哲慧润灵”新诗派“以哲入诗、以诗载道”的核心特质,更展现出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从“起笔”的文明起源来看,诗作开篇以“幽幽元命基,茫茫化生奇”破题,用“幽幽”“茫茫”的叠字营造出宇宙初开的苍茫感,将人类诞生置于“元命”“化生”的宏大宇宙视角下,既暗含中国传统哲学“天地化生万物”的认知,又规避了具体起源学说的争议,为全诗奠定“超越具象、直抵本质”的哲思基调。随后“遥遥求存竞,迢迢九域徙”两句,以“遥遥”“迢迢”勾勒人类早期“为生存而迁徙、为延续而竞争”的原始状态,短短20字便完成了从“诞生”到“初步发展”的叙事铺垫,简洁却极具画面感。
再看“承续”的文明分化与冲突,这是全诗最具批判意识的部分。从“浑浑言文殊,漫漫色貌离”写人类因语言、外貌差异产生分化,到“恂恂疑卜蒙,惶惶族类栖”描族群因未知而恐惧、因恐惧而聚居的心理,再到“依依家国归,雄雄御外夷”显家国意识形成后的内外关系——诗人以“浑浑”“漫漫”“恂恂”“惶惶”等叠字,细腻还原了人类文明从“整体”走向“分化”的过程。而“懵懵主义别,漠漠宗信迷”“眈眈觊觎图,悍悍群狼时”“汹汹帝国魔,咄咄任谁敌”等句,则将批判矛头直指文明发展中的“内耗”:主义分歧的迷茫、宗教信仰的偏执、帝国霸权的凶残、霸凌行径的嚣张,诗人用“汹汹”“咄咄”“赫赫”“赳赳”等极具冲击力的叠字,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黑暗面赤裸呈现,字里行间满是对“同类相残”的痛惜。
“转折”处的困境与反思,是全诗哲思的集中爆发。“哀哀智慧穷,恐恐欲恶痴”一句,以“哀哀”道尽人类虽有智慧却困于欲望、恶念的无奈,堪称全诗的“思想锚点”——它跳出对具体事件的批判,直指人类文明困境的根源: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精神迷失。随后“悠悠人文叠,弱弱几毁岌”“代代财富积,朝朝列强食”,则从“人文传承”与“财富分配”两个维度,进一步揭示困境的延续性:人文精神虽代代累积却脆弱易毁,物质财富虽不断增长却被强权掠夺,这种“积累与损耗”的矛盾,让诗作的反思更具深度。
而“收合”的求索与期许,为人类未来指明方向。诗人先以“复复何其终,剑剑岂化犁”“苦苦联国虚,危危同尽启”,坦诚面对“和平难期、联盟乏力”的现实困境,却未陷入绝望——“空空小村悬,惺惺共命居”一句,将地球比作“空空小村”,提出“人类共命”的核心观点,这是全诗的“思想升华”。最终以“唯唯人类和,由由自若息”“融融觉大同,款款相携祺”收束,用“唯唯”“融融”“款款”等温和的叠字,表达对“人类和解、世界大同”的期许,既回应了开篇的“元命化生”,又为人类文明的未来注入希望,完美契合“哲慧润灵”中“以智慧破困局、以灵慧启新程”的诗学追求。
整首《人类赋》,既是一部用五言写就的“人类简史”,也是一次对文明本质的深度叩问。诗人以“叠字”为调味剂,让严肃的哲思不失诗性;以“五言”为容器,让宏大的命题不失凝练,堪称吕国英哲慧诗章中“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典范。
附
人 类 赋
吕国英
幽幽元命基,茫茫化生奇。
遥遥求存竞,迢迢九域徙。
浑浑言文殊,漫漫色貌离。
恂恂疑卜蒙,惶惶族类栖。
依依家国归,雄雄御外夷。
懵懵主义别,漠漠宗信迷。
苟苟私圈拼,营营沆瀣席。
眈眈觊觎图,悍悍群狼时。
汹汹帝国魔,咄咄任谁敌。
赫赫霸凌狂,赳赳杀器极。
蛮蛮强权傲,横横唯利洗。
骇骇同类残,羸羸视蝼蚁。
哀哀智慧穷,恐恐欲恶痴。
悠悠人文叠,弱弱几毁岌。
代代财富积,朝朝列强食。
沉沉欺侮仇,累累恩怨幂。
浩浩活尊拚,拳拳耻雪疾。
复复何其终,剑剑岂化犁。
穷穷弄巨毁,念念制衡机。
苦苦联国虚,危危同尽启。
瀚瀚宇空邃,玄玄无穷谜。
预预究万载,梦梦寓外期。
空空小村悬,惺惺共命居。
冥冥星外殖,渺渺不可及。
唯唯人类和,由由自若息。
畏畏唯家园,婪婪断舍离。
源源任演长,然然试玄疑。
融融觉大同,款款相携祺。
2022.09.11·北京
简注:
1. 元命基——生命的最初形态;
2. 化生——化育生长;
3. 言文——语言文字;
4. 色貌——肤色、形貌特征;
5. 疑卜——疑惑、占卜;
6. 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
7. 宗信——宗教、信仰;
8. 私圈——结盟、同盟、国家集团;
9. 杀器极——惨绝人寰、毁灭人类家园的军事重器;
10. 同类残——人类相残;
11. 几毁——几乎毁灭;
12. 人文叠——人文累积;
13. 联国——联合国;
14. 小村——地球村;
15. 星外殖——外星殖民;
16. 任演长——人类诸文明源远流长;
17. 试玄疑——探索宇宙未解之谜;
18.九域——全球。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九部,著述艺术评论、学术论文上百篇,创作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独
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获取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