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蛇献瑞 迎新纳福”著名艺术家汪虹向全国人民拜年暨2025新春贺岁艺术展

来源:人民艺宣网

作者:摇撸

2024-12-13

“金蛇献瑞 迎新纳福”著名艺术家汪虹向全国人民拜年暨2025新春贺岁艺术展

“金蛇献瑞 迎新纳福”著名艺术家汪虹向全国人民拜年暨2025新春贺岁艺术展

“金蛇献瑞 迎新纳福”著名艺术家汪虹向全国人民拜年暨2025新春贺岁艺术展

“金蛇献瑞 迎新纳福”著名艺术家汪虹向全国人民拜年暨2025新春贺岁艺术展

汪虹,北京人,滿族。髙中语文髙级教师,教龄36年。现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作家协会会员,同时从事文学写作。作品简介:长篇小说《中国式守望》,童话故事集副主编。另在正规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巡访香山健锐营遗迹》,《北京城区肇始斯地》,《院子.岁月.人》《成长的问题》(专家解答,)《青春之歌》纪念杨沫,《一个普通人对舒乙先生的怀念》以上作品有60余万字。另在中文银河悦读网发表文章数十万字。

“金蛇献瑞 迎新纳福”著名艺术家汪虹向全国人民拜年暨2025新春贺岁艺术展

逢春
静观河水涟漪,
细看柳丝泛绿。
虽已年逾古稀,
逢春心滿生机。
雨水时节
雨水时节天半晴,
半晴天在雾霾中。雾霾终被风吹散,
风吹霾散雨朦胧。
朦胧细雨润草木,
草木生芽禾返青。返青春雨人皆悦,皆悦诗文促友情。
(仿循环体)体。
咏荷
风送来阵阵荷花清香,
风吹过,层层莲叶如碧波荡漾。
粉红的衣裳绿色的群,
舞动了好一片荷塘!
赏秋
一弯新月一天星,
一花一树一蝉鸣。一杯香茶捧在手,
一享秋爽心自清。
观棋
一黑一白一方格,一举一落一忖度。
一生犹如一盘棋,须知一步对与错。
专注
一灯一桌一椅,
一书一纸一笔。
一字一词一句,
唯盼一文出奇。(以上为“一字诗)
重阳
又逢重阳。
看枫紅菊黄。
望登髙处,
叹鬓已如霜,
鬓如霜,又何妨。
愿夕阳无限好,
人生步步髙,
年年庆重阳!



北京的行道树 


北京的行道树,以前见的最多的是槐树。国槐,从初春的嫩芽到深秋的浓绿,护路,为人遮荫。尤其夏季槐花盛开的时候,滿街飘香,落花铺满地,人们不忍心踩。也有人用槐花做成美食,但也有人心里不忍。我上小学六年,几乎每天走过枣林斜街,街两边全是髙大的槐树,开滿槐花时,我总从心里感到一种美,不时停下来抬头仰望那高大的树冠,深呼吸一下,嗅着那沁人心脾的槐花香。

槐树之外,多是柳树,杨柳,垂柳。柳树大约是发芽最早的。寒冬过去了,人们看到路边的柳树吐出嫩绿的新芽,感到春天来了的欣喜。柳树发芽早,其实落叶也很晩。十一月底了,动物园的池塘边有一景:一群柳树站在一起,那金黄的垂柳树叶在湖边搖曳,那景很美。

冬天,就靠松柏树来增添北京的绿色和生机了。

北京本来榆树很多的。老百姓也常把榆树挂在嘴边,初春,榆树的小嫩叶被称为“榆树钱儿”,虽是美食,让人吃了总觉得可惜。有人固执不开窍,被称为“榆木疙瘩脑袋”。其实,榆树可赞的地方很多,除了护路遮荫之外,榆树最大的特点是它木质坚硬,是很好的木材。不知为什么,北京现在很少见榆树了,广安门外甘石桥往东那段莲花河边,见过老榆树。仔细看,叶子的脉络比槐树细密,树皮紧凑厚实。这河边的榆树三五棵聚在一起,走一段路见几棵,一共十来课吧,稀少,古老。因为这条河有历史了,应为金中都凉水河。这榆树站在河边很久了,也应有历史了。值得珍惜。所以我散步经过这里时,总是抚摸着老榆树的树干,问候一声:老榆树,你好啊!

后来,很多杨树成为了行道树,这种树成活率高,生长快,春天时嫩绿的新叶很好看,树叶大了,有点风就哗啦啦响,所以有“白杨声萧萧”的形容。但白杨的飞絮让人不舒服,据说正在想办法冶理。

这些年最让人欣赏的是银杏树。叶子形状很特别,像小扇子。果实可以药用。秋季,银杏换上了华丽的盛装,树冠上片片叶子金黄,做为行道树,这是太美了。秋天时,阳光照耀下,街两边的银杏树冠闪着金光,那是耀眼的景观!

近几年,北京的行道树又多了品种;栾树。栾树的树冠树叶花形都像槐树,但栾树的花是黄色的。花期在68月,花期时,一簇簇黄花开滿树冠,引人驻足观看。秋季,栾树的果实像小灯笼,小铃铛,鹅黄,嫩青,粉色,挂满华盖。栾树树叶可以做青色的染料,果实可以榨油。从前这种树不多,现在也开始成为北京的行道树了。

北京的行道树越来越多,北京越来越美了!


2023723



颐和园的独特情趣


漫步在西堤

很值得在颐和园西堤上走一走。尤其是在每年的初春。

一进颐和园南如意门,走不远,便是西堤最南端的柳桥。这桥始建于乾隆年,光绪时重建。沿堤遍植柳树,于是有“柳桥晴有絮”一说。北京的冬天甚冷,绿荫少,寒冬一过,踏上柳桥,向北望去,便可见两边开阔清澈的湖水中一条长长的路,路旁滿是桃红柳绿迎春娇黄,这便是西堤。这时,漫步在西堤上,会沉醉在春天里,心情无比舒畅愉悦!

往北走,练桥上有四角重檐的桥亭,可供人们边休憩边继续欣赏周围的美景。

继续往前走吧。西堤上游人不多,没有拥挤喧哗。三五人一起,或两人结伴,漫步在西堤上,轻声细语,或低声吟唱,或一人独自徘徊观望,两迈湖水清澈,身旁柳成荫,花盛开,人们内心充满了对初春欢欣,完全沉浸在了西堤美丽又幽静的环境风景中!

西堤还有一个特点:六座桥形状各自独特,桥名有古文化知识。

西堤中有一处最宽敞的地方,桥上有一座宫殿样的建筑:华丽髙大的“景明楼”。很宽的中式楼檐,楼下有连接廊柱的宽宽的条櫈,正是游人休憇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独特的景观:夏季,景明楼旁的西湖,开滿了荷花,这里的荷花开得面积比北海和莲花池都大。坐在景明楼下,远望玉泉山玉峰塔,近看几乎触手可及的硕大鲜艳的荷花,荷香扑鼻,沉醉了吧?不用说什么赞美词语,只是欣赏,在心中与古人交流:“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人又曰:“两水夹明镜,双桥落虹”这桥就叫镜桥。当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几次下江南,很欣赏西湖的美景,想是在颐和园仿西湖苏堤建了西堤。很像了。北京人想念西湖苏堤,到颐和园西堤看看走走就行。

若说看桥,西堤六桥最美不过玉带桥。这是座汉白玉砌成的拱形桥,两边侧伸着雕刻精美的桥栏,那桥形,那颜色,就像一条洁白的玉带飘在碧绿清澈的湖面上。每逢至此,我都要驻足观赏许久。

豳风桥上有座不大但造型别致的双檐亭子。引人注目的是桥名。看了桥名,不少人不认识,小声说:“这什么风呀?”我便小声说:“读音同来宾的宾。”还解释:出自诗经《豳风》,叙述农民全年劳动的。豳风桥一带,有很多古老髙大的桑树。这大概和附近的耕织图有关。耕织图殿内现在有展览,可进去看看,了解古代帝王如何親自耕种,重示农业耕织。在清末,这里曾经是水军学堂,临近昆明湖啊。看看很长历史知识。

漫步走到界湖桥,这是内外湖的分界处。就到了西堤的最北端。回首望,真不忍离去。这长长的西堤,遍植草木,春天桃红柳绿,夏天荷花盛开,漫步在这美丽幽静的环境里,是一种享受。


颐和园九月桂花香

在桂林一带,桂花是行道树。街上立着髙大的桂花树,滿城飘香。

“八月桂花遍地开”,八月这里是指农历,遍地是在南方某些地方。北京街上是看不到桂花的。在北京要看桂花,得在九月到“十一”前后,到颐和园里去。

颐和园里的桂花都是盆栽。虽是盆栽,但都是精品。一进正门东宫门,门内广场上,周边都是盆栽桂花,银桂,金桂,种类很多。大殿前更是精致的盆裁,花是精品中的精品:棕红色的丹桂。不大的花朶一簇簇盛开,浓浓的香味充满了庭院。

往里走,昆明湖东岸,沿湖边一排排桂花,还有品牌介绍。西边,长廊外边,排云殿下边湖边,桂花并排站着。直到耕织图,现在耕织图办了桂花展,很好的事。

我特别喜欢桂花的香味儿。它与别的花香不同。桂花香是一种含有甜味的清香。我站在桂花前,赏花,闻香,但我小心翼翼,不敢碰触它。出于保护,出于尊重。我却又想留住这香味,于是,我蹲下,小心拾起那在盆外地上的落花,放到小纸盒里,带回家,放在书桌上,放在床头柜上,好能更长久地闻到那带甜味的桂花的清香。要是想在北京赏桂花,记住:九月到“十一”前后,到颐和园来吧!那时,颐和园里飘满了桂花沁人心脾的清香,珍惜吧!


颐和园营造之巧妙:借景

营造,经营建筑。营造这词,在明清尤其清代,颇为常用。大到故宫,圆明园,小到北海的设计建筑,都有营造大师“样式雷”及其徒弟子孙的功劳。直到现在,“样式雷”的后代还在营造上做功夫。

借景,园林艺术中指借取园外之景或使园内各风景点相衬,连成一体。

颐和园本是万园之园,一步一景。利用借景,更是增多了这园林的景观。先举两例浅谈谈颐和园的借景吧。

一进东门,玉澜堂,原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后来成了囚禁光绪帝的地方。华丽的配殿里边竞砌着髙大的砖墙。幸亏玉澜堂侧通向湖边有一道墙,墙上有一排排的窗,窗棂形状奇特,雕刻精巧。最主要的是,向窗外甚至可以看到昆明湖面,十七孔桥……不知光绪皇帝是否能用此借景舒展些胸怀。现在的游人如果细心,可借景由此开阔眼界。这里的每个窗子就是不同景观的一幅画。

颐和园最大的借景,是把玉泉山的景观容入了颐和园。

昆明湖的东岸,湖边有许多长椅。人们坐在长椅上,向西望,湖面广阔,湖水清澈,时时涌起微波。再向西望,是长长的西堤。知道西堤西边还有昆明湖西湖。再往西,看不到颐和园的园墙。抬眼望,蓝天白云下是青青的玉泉山,山上是高髙的玉峰塔。听说玉泉山上有泉眼叫喷雪泉,属燕京八景。有亁隆皇帝的手书“玉泉趵突”。那珍贵的泉水会流到眼前的昆明湖吗?想吧,看吧,玉泉山在颐和园外西边好几里,但眼前看到的景物是没有边界的!若是傍晚,有晚霞为背景,那玉泉山,那颐和园,景观更是美不胜收。坐在昆明湖东边,尽情欣赏吧!

这样的借景,使万园之园的颐和园似乎和玉泉山容为一体,景观更为庞大壮美。人们必须感谢那些营造大师和参加营造的诸多普通工匠。数百年前,是他们的聪敏与勤劳,创造了令人永远赞叹的美景,让我们得以欣赏享受。感谢吧!幸运吧!愿美景永存!


2024229



 

[责任编辑:MISS SUSAN]

需要投稿或者爆料,艺术品推广宣传, 提供新闻线索. 客服电话:010-63948722,诚邀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独
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获取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人民艺宣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57456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57号美克大厦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  客服电话:010-6394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