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古往今来的画坛,画梅者林林总总,然真正达至化境的,如关山月、林凡、王成喜先生等等佳作精品,当令人肃然起敬。如今又有一位李林君先生,手法也好生了得!看林君作梅,如同观赏美的证生,心中和畅怡然。
seline;background:0px 0px #FFFFFF;"> 艺术创造的美,常常令人不可思议。当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一旦被生花妙笔点缀在画卷,甚至平时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常常要变得比那些尚在自然界里活着的更有意味。这就是艺术劳动的魅力与价值所在了。自从美在艺术中诞生,审美的眼睛总是这样,不要活物要死物,因为那画上的“死”,其实是一种栩栩如生的另一种高级 而永恒的“活”。艺术的赏玩者,总能乐乐陶陶地从中品味出新的生命和新的意味来,并视作一种独造自然的终极享受。这就是艺术美的诱惑了。
seline;background:0px 0px #FFFFFF;">
创造的动力对艺术家来说各不相同,我所以敢于在这里幽他一默,张冠李戴地为他智慧和灵感的泉水找出美丽的源头来,恰恰因为儒雅朴讷的李林君人格与人品,一如他的梅花和画风,有着严谨、深厚而高洁的法度,芸芸众人已然皆知,亦有风骨朗健血肉清明的梅花为证。我向来认为,在中国,判断一个作家的人文品格要看他如何写魂;判断一个画家的人文品格则最好看他如何画梅。有人不画梅,那么就看他用何等画境去梳理笔墨、线条与色彩的羽毛。而李林君是真真切切刻划了梅的,并件件都似经过了飞雪与徐风的剪裁。原来那唤作梅的或者有着与梅一样芬芳的女子,正是他所钟爱的赐予他生命与激情的大自然的魂魄,卓尔不群的梅花,显示他举法求变、善造独创的风流。
自古雅士多风流。李林君的风流,在于撷圣贤之文化,采天地之灵气,得禅宗之寂静,绘万物于盈尺。李林君的风流,在于学贯中西、融会古今,承继传统又创化传统,独标新异又张扬个性。李林君的风流里有天地人在合一,有花鸟禽兽虫鱼在媲美。李林君的风流,当然不只是一枝梅。
在李林君不同版本的精美画册中,他浑然天成、妙意横生的笔墨挥洒之处,山水有情,花鸟有灵,草木拟人,引人入胜的不独是柔情万种,读来尤若闯入蔚蔚大观的创造美学的课堂。
如同一束花朵,美貌是由根部生成的。那生起了美的根系,是临摹历代精品而获得的扎实基本功,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技法与西洋技法的融合,它们生长出的茎和叶子又尽采养料、水和阳光,涵养出
李林君习画早于书法,但绘画的成就却脱胎于篆隶行草精致大气、深刻圆融的运笔。然书画艺术的并辔精进,则双双得益于古典诗文的修炼,以及禅宗文化的涤养开悟。每每与之对谈,生性温和朴讷的李林君,一时性起,那绝少烟酒污染的绯红的舌头,会随时从不知何朝何代何人那里采摘来一些绝妙诗句,娓娓道来,条分缕析,与你共赏。而脱口诵出或随手写出的诗句,大多都从书架上诗词典籍中找不出的记忆,可见林君对历史文化搜寻与研修已超出惯常范畴,非吾辈所能企及。即便是以拈诗颂对为擅长的书画界,如此这般海纳古今的真雅士已然罕见,李林君可为其一。
伟大的艺术家必然是一个伟大的学习者。尼采在《曙光》一文中对“学习”有新解:“学习就是——自己使自己有天赋——”。李林 君书画的成长与创造,青年、中年李林君艺术的跳达与演进,倘仅仅证明含辛茹苦而有效地学习能够通向成功,便不足为奇、为训。李林君能够对我们提供帮助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艺术家在成功之后,更应一贯地保持艺术的清醒和潜研深磨的率真态度;在一步一重天地地迈向另一重天地的过程中,都满含新知识、新境界的渴望;在跨越前人、超越自我的每一步,都绑紧并踏响见强思超、见贤思齐的步伍; 让自己笃志前行的第一段轨迹,都滋生出新的天赋与才华。
《梅的局部》
《梅》
每每赏读那被笔墨外形、内蕴创化的美,那美的境与神会,真气扑人,便自然想到大头颅的黑格尔,他所以把美学与他茂密的美髯一样始称为“艺术哲学”,是因为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唯一手段。
《报春》
艺术的创化与突破,大多出现在社会文化需要和艺术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处于这个交叉点上的美往往最动人,因为它朴素得像真理, 也像文物。而美自身,不是社会文化的真理,却是艺术文化的真理。美与科学的真理一样,既是已达到的结果,又是通向达到结果的手段。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独
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人民艺宣网www.rmyxw.net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获取联系方式>>